今日快评丨“后备厢经济”激活消费动能 “‘后备厢经济’悄然兴起的背后,既是疫情下一些人采取的自救,也是‘地摊经济’的延续,让城市更具烟火气。” □刘天放 打开汽车后备厢,缠绕彩灯装饰,各式商品分门别类……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人投身“后备厢经济”,有利用业余时间增加收入的中年人,有初次创业的年轻人,他们开着私家车停在空地上,打开汽车后备厢经营各类商品。这样的“后备厢经济”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,甚至在一些地方形成了规模可观的“后备厢集市”。(据7月26日《法治日报》) 打开汽车后备厢,里面大有乾坤。装上简约的装饰,带上自制的食物饮品,一个“后备厢摊位”就这样落地了。近些年,“后备厢经济”在全国许多城市并不鲜见,仅需交一定的停车费,就能换来新鲜有趣的尝试,这让不少人愿意在下班后换种形式来体验生活、增加收入。原本字面意义上的摊位,也变成了后备厢容量的“比拼”。 除了零散的摊位,还有正规的“后备厢市集”点缀着夏夜。漫步在琳琅满目的“后备厢集市”,市民直接感受着来自不同摊主的个性化表达。而且,“后备厢经济”参与者多样,经营商品齐全,对促进城市“夜经济”繁荣大有裨益。 形式灵活、机动性强、门槛不高……“后备厢经济”可以拓展消费场景,激发消费活力。“后备厢经济”悄然兴起的背后,既是疫情下一些人的自救法门,也是“地摊经济”的延续,让城市更具烟火气。从市场角度看,这是提振消费、增加就业的有力抓手,是值得肯定的新业态。 然而,关于“后备厢经济”的争议始终存在,主要包括:无营业执照,兜售“三无”产品如何监管?占道经营是否存在安全隐患?“后备厢经济”导致的夜市环境变差、市场秩序混乱该如何监管?解决好这些问题,“后备厢经济”才能健康有序发展。 令人欣慰的是,各地对于“后备厢经济”采取了科学审慎的态度。许多地方主动引导“后备厢经济”健康发展,划定专门区域,对区域内相关经营人员、参与人员进行登记管理,同时加强对该区域的监管,全力防范有可能出现的产品质量、占道经营、市场环境等问题。由此可见,对于民间自发形成的消费新业态,因势利导加以规范,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。 消费一头连着民生,一头连着发展,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也为众多市场主体带来发展契机。“后备厢经济”想要行稳致远,就必须明确定位、扬长避短,形成独特的市场优势,在“新消费”赛道中打造属于自己的名片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