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浒传中,除了梁山以外还有很多占山为王的草莽英雄,其中很多都最后归并了梁山。而这些山头之中,第一个出现的恰恰是本文要写到的少华山。说到少华山,就不得不说山上的三位寨主,这三位寨主分别是神机军师朱武、跳涧虎陈达和白花蛇杨春。当初看到这三位寨主出场时,还以为会是重要人物,结果后来陈达和杨春成了打酱油的。 像这样写少华山写朱武等人的文章是不可能有流量的,人们更喜欢看武松、林冲等人的内容。而且绝大多数的所谓的水浒迷,也都是只看几个主要人物的故事,更喜欢讨论几个主要人物的武功高低。很少见到有写手和读者能够纵观全书分析内容的。评论武功高低,其实说一个杜壆能问住一大片水浒迷,听都没听说过吧?写少华山,写朱武等人也是预示着本文几乎等于白写,不会有人阅读的。但是既然吕大姐要写了,咱不能学那些影视剧直接忽略了这些有血有肉的人物啊! 少华山也算是物产丰富的一座山头,因此三位寨主和五七百喽啰也算是丰衣足食。少华山的状态其实很有意思,他们和周边的百姓互不干扰,相互间还互通往来,小喽啰下山进酒馆吃饭还是要付钱的。也就是匪民官相互间是相安无事的。而且,这座山距离小种相公的经略府并不远,也就是说周围不远就是经略府的雄兵猛将。那么这种小山头为啥在这种环境下能存在呢?这就是重点,用少华山的状况来阐明了当时的整体环境。 那是因为华阴县当地的官员根本就不想征讨剿灭这样的小山头,根本也不存在什么大的危害,井水不犯河水,征讨就要花钱就要死伤兵卒,会给县里造成很大的负担。而且有个山头存在,每年还能拿到数量不少的剿匪专款。所以这样就解释了后面出现的桃花山,周通那点能耐为啥能当山大王了,对于官兵来说,想剿桃花山就是探囊取物一样简单,只不过真的不想剿灭而已。 再来说说这三位寨主,其实也是影射了后来多支义兵内部情况。对外三个寨主是盟兄弟,同气连枝,是牢不可破的好兄弟,生死之交。其实内部矛盾重重,神机军师朱武是大哥也是大寨主,但是武功最高的却是二寨主跳涧虎陈达,所以陈达对朱武并不敬重,经常还是暴躁如雷不听劝说一意孤行,反正闹起来朱武也不是自己的对手,并且陈达手下有二三百喽啰兵是只听陈达的。 其实到了梁山阶段,虽然108将拜天拜地喝血酒称兄弟,其实也都是分帮分派的,胳膊粗的也会欺负武功低微的。比如李逵就总欺负时迁。而朱武则是比陈达更聪明,一个激将法就让陈达去了史家庄挑战史进,其实就是想借史进的刀除掉陈达。后来史进没杀陈达,朱武却又趁机结交了史进。有了这样的兄弟,陈达再也不敢忤逆老大了,因为他不是小兄弟史进的对手,忤逆老大肯定被史进瞧不起。 其实,所谓的华阴县出赏钱捉拿三位寨主,也只是华阴县做的样子,做个样子给上面看,让上面看到自己有动作。真要是想剿灭少华山,还用悬赏?直接要军马来就行了,请经略府帮忙出兵,鲁智深,哦,那时候应当说提辖鲁达,带兵去就足够了。所以说根本就是做做样子。真要是求助经略府,估计经略府是很高兴帮忙的,毕竟可以搜刮一个山寨的财富,还能顺手拿走三千贯的赏钱。 但是这个悬赏捉拿却给了朱武化解山头内部矛盾的好机会,才会有了史进大战跳涧虎陈达,陈达完全是受了朱武的激将法才去借道史家庄的。至于后来华阴县包围史家庄,那也是因为猎户李吉的举报,而且也确实是一个好机会。所以史家庄一战之后,少华山和华阴县之间再次形成了以前的默契,相安无事,井水不犯河水。这也为以后书中出现众多山头交代了大环境,也解释了什么白虎山、桃花山、清风山那么弱都能存在了,而且清风山和清风寨还距离那么近。 后来,加入梁山之后,朱武地位比较高,地煞首位,成了智囊团的成员,在山上是有话语权的。但是陈达和杨春成为了酱油人物,而他们之间也几乎是没有了什么往来,可见在少华山时并没有多深的感情,就是抱团取暖而已。而梁山最终活下来的众将得到封赏之后,大多数也是各奔前程很少往来,也是之间并没有太深的感情,当初聚在一起也是为了生存而已。不知道大家看懂了我的评论了吗?我这样写对于不了解这段内容的水浒迷来说的确很难理解。 ? |